今天是2025年08月1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实践团:彩泥捏出中国建筑,指尖传承文化基因

8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筑梦仲夏,童心绽放”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常青社区,志愿者曹嘉睿以“指尖上的中国建筑”为主题,带领社区儿童用彩泥创作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在趣味实践中传递建筑文化,激发文化传承热情。

  当日上午,常青社区活动室里童趣满满。曹嘉睿以“大家见过哪些中国特色建筑”开启课程,孩子们踊跃抢答,“故宫的房子!”“西安的钟楼!”“还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民居!” 从皇家宫殿到市井民居,从北方官式建筑到南方园林,中国建筑的多元形态,借由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初步展现。

  为让抽象建筑知识变得直观,曹嘉睿提前准备PPT,拆解故宫太和殿的斗拱结构、苏州园林的回廊设计、土楼的圆形布局,讲解榫卯智慧、对称美学与地域文化关联。“这些建筑不只是房子,更是咱们祖先的智慧宝库,藏着中国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 曹嘉睿的讲解,为孩子们搭建起建筑文化认知框架。

  理论铺垫后,彩泥创作环节正式启动。实践团为孩子们分发色彩丰富的彩泥,孩子们自由选择建筑主题,有的复刻凉亭仔细揉搓黑色彩泥做穹顶、有的尝试用彩泥在卡纸上复刻天安门、还有小组挑战复杂的小庭院。过程中,志愿者们穿梭指导,纠正比例、补充细节。经过半节课的创作,一件件彩泥建筑作品新鲜“出炉”孩子们捧着作品分享设计思路,“我做的是小庭院,因为喜欢里面的小花和竹子!”“我的天安门,金色的顶像太阳!” 稚嫩表达里,藏着对中国建筑之美的领悟。

  此次“指尖上的中国建筑”活动,是西安交大城市学院暑期实践团“文化下乡”的创新尝试。以彩泥为媒介,将厚重建筑文化转化为儿童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课程,既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又实现传统文化的趣味传播。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实践团也将持续深耕“文化+实践”模式,在“三下乡”中传递文化温度,助力青少年在体验中传承、在传承中成长,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土壤里持续焕发生机。实践团成员表示,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让社区儿童近距离触摸文化根脉,激发文化自信。(通讯员 王思彤)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暑期实践团开展“魔法光学VR眼镜”科普活动
下一篇:【三下乡】青春伴童行,暖意沁社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筑梦仲夏·童心绽放”实践团赴未央区常青社区开展支教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