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以青春挺膺之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用青年担当书写基层服务答卷,安徽外国语学院郎溪青穗基层服务践行团循着时代召唤走进北港社区,于6月30日至7月4日开展了为期五日的公益支教活动。团队以“知识滋养、素养培育、安全护航”为主线,通过多元课程与实践服务,为社区孩童搭建起成长的阶梯,用青春行动书写基层服务的担当答卷。
趣味启智:让知识课堂焕发活力
团队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感,将知识融入趣味互动,让学习成为孩童主动追逐的乐趣。
语文实践:以“看图猜历史人物”“汉字创意变形”为切入点,搭配“梦想书写”环节,让语言文字挣脱枯燥的束缚。孩子们在激烈竞答中追溯历史脉络,在纸笔挥洒间锚定成长方向,让文化传承与个人憧憬在课堂上同频共振。
数学应用:从“数字溯源科普”到“模拟社区购物算账”,再到“改一笔纠错等式挑战”,把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鲜活的生活场景。曾经对数学犯难的孩子,主动用“买菜算账法”验证答案,悄然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
英语启蒙:借助《加菲猫》动画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通过“角色纸模标注单词”“情景对话演练”,让基础词汇与简单交流在互动中自然习得。课堂上,孩童举着亲手制作的纸模跟读的模样,定格成语言启蒙最生动的瞬间。
素养培塑:用体验夯实成长根基
聚焦孩童全面发展,以红色教育铸魂、心理疏导润心、实践协作赋能,滋养品格成长。
红色基因浸润:建党节专题课程中,讲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时,融入“芦苇荡纸景创作”,让爱国精神从“听说”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孩童在折痕交错与故事讲述间,真切理解“勇敢”的分量,红色种子在心田悄然扎根。
心理健康护航:“情绪千纸鹤”“烦恼树洞”等互动设计,让心理课成为温暖的“心灵氧吧”。志愿者认真接住孩童写在纸鹤上的情绪,用耐心陪伴教会他们“接纳与表达”,助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
团队协作赋能:体育课上,乒乓球对垒、接力毽子等活动,让孩童在竞争中学会协作,在互动中领悟“团结力量大”;课后共同整理教室、布置折纸作品,将责任意识融入日常点滴,悄然养成良好品格。
安全守护:以细节筑牢成长防线
收官环节,团队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可实践、能传播”的内容,为孩童成长筑牢防护网。
安全实践课堂:折“防溺水警示船”标注危险水域,画“肺结核防护”宣传画,绘“扫黑除恶盾牌”科普法治知识。孩童带着亲手制作的安全教具回家,化身家庭安全宣传“小使者”,让安全知识走进每个家庭。
日常安全渗透:作业辅导时,借数学题讲解“过马路看红绿灯”的安全逻辑;折纸课上,提醒“锋利工具使用规范”。把安全意识拆解到生活场景中,让防护成为无需提醒的本能。
双向成长:青春担当在实践中绽放
五日支教,对孩童来说是知识启蒙与品格拔节的珍贵契机:趣味课程,安全实践筑牢成长防线。于郎溪青穗团队而言,更是基层服务能力的淬炼场——从课程设计时的反复打磨,到应对孩童突发状况的从容应对,再到收获肯定时的满心温热,团队在“服务-反思-成长”的闭环中,深刻读懂“青春担当”的真谛。
离别当日,孩童抱着折纸作品依依不舍地道别,窗台上摆满了他们精心制作的手工“纪念册”。这场双向奔赴的实践,早已超越“支教”本身:它是郎溪青穗基层服务践行团以青春叩响成长之门的生动见证,更是青年力量扎根基层、赋能发展的鲜活缩影。未来,团队将继续以行动诠释担当,让“青穗”的光芒照亮更多基层角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青年服务社会的新篇章。
文字:陈胜 刘佳吟
图片:祝小倩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