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12日,华南师范大学曦云队实践团(以下简称“曦云队”)赴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曦云队以“客家红韵——记忆场视域下客家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赋能行动”为主题,以文化调研与实践教育为主要形式,围绕文化记忆场域活化、红色基因创新传承、客侨文化与红色精神融合发展三条主线,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曦云队实践团合影)
走进松口,解码侨乡的记忆密码
曦云队循着梅江潮声,自古镇到政府,再步入公园,完成了一次由“看见”到“理解”再到“共情”的文化探访。在松口古镇,曦云队记录骑楼、侨批、浮雕的斑驳纹理,倾听游客对互动体验的渴望;在镇人民政府,曦云队与政府工作人员促膝长谈,了解松口镇立足“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的定位,立志把“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的故事通过“旅游业态升级+融合非遗产品+文创开发设计”展开,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也把游子的乡愁带回家;在中山公园,曦云队了解了中山公园在文化传播与旅游休闲方面的现状与潜力,深切感受居民对侨乡文化的眷恋与期待。
三组场景,让曦云队看见松口作为“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的真实面貌;多元声音,让他们确信:文化的厚度不取决于建筑年代,而取决于记忆是否被持续讲述。未来,曦云队将结合调研情况,为松口的保护、开发与文化传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松口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实践团在中山公园采访当地居民)
“曦”望筑梦,客家文化传承进行时
以青春热忱浇灌童心梦想,在双向奔赴中开启一场难忘的文化传承之旅。曦云队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通过六门特色课程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的双向赋能。
曦云队采用“认知-体验-创造”三维教学模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传承之旅。孩子们先感悟坚韧团结的“客家精神”,引导孩子们制作象征客家精神的手链;再逛“客家民俗”课堂,在《月光光》童谣与围龙屋、客家娘酒的实景故事中,读懂迁徙智慧;看到“客家服饰”蓝衫,学苎麻蓝染,让纹样里的勇猛、祥瑞在针线间复活;走进“客家美食”厨房,酿三宝、焗盐鸡,把乡愁味道变成掌心的技艺;雨声响起,孩子们用童声方言齐唱《落水天》,在“客家山歌”里与下南洋的先辈同频共振;最后在“客家方言”课,在古汉语余韵里矫正发音,在朗诵间留住中原遗音。
曦云所至,梦启新章。此次支教创新在支教的过程中,曦云队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形式上的教授,而在于激发年轻一代成为自觉的传播者,让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永恒魅力。
(实践团在讲授“客家民俗”课)
从书本知识到田野实践,用行动延续文化薪火。曦云队立足梅州市松口镇的客家文化与红色基因双遗产属性,通过“文化寻脉+红色传薪+创新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客家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路径,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胡瑜纯 黄榕 闫皓月)